清华厚德专家观点之陈怀新:从互联网思维到互联网实践

首页    研究成果    清华厚德专家观点之陈怀新:从互联网思维到互联网实践

编者的话:


国家电网公司新董事长上任之后,开启了国家电网公司前所未有的管理变革,令公司内从业多年的管理者和广大员工颇感震撼,直呼“不可思议”、“脑洞大开”,危机和机遇扑面而来。到底做了哪些变革呢?一是将延续多年的组织架构进行改造,成立了互联网部和大数据中心,二是废除同业对标排名,大幅度精减考核指标,从而减轻了总部的管理工作量,为精减总部人员打好基础。同时也减轻了基层的管理负担,免去了大规模数据造假的不良导向。三是董事长直接与总部机关全体员工对话,解读国网公司的变革思路与措施。公司高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秘人物。国网上下对于为什么会有如此变革理解不同、说法不一。其实在厚德专家团队眼中,这种变革就是适应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一次自我革命。在年初的厚德专家研讨会上,我们已经发布了“从互联网思维到互联网实践”的研究成果,国网的实践只不过又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案例而已。相信愈来愈多的企业乃至政府组织会走上这条互联网变革之路。



一、

电网企业进入互联网时代

国家电网提出:力争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时,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南方电网已颁发《南方电网公司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实施意见》。国网和南网新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我国的电网企业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 

电网企业进入互联网时代的突出标志是:

电网将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数字化;互联网技术、传感、信息、通信、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深入融合;并整合电、热(冷)、气等各领域的能源需求,发展为具备信息集成、广域协同、自主决策的智能网络。

电网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结合为特征和驱动力,以“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预测作为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整合运行数据、天气数据、气象数据、电网数据、电力市场数据等,进行大数据分析、负荷预测、发电预测、机器学习,打通并优化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端的运作效率,将实时匹配供需信息,进行随时的动态调整,整合分散需求,形成能源交易和需求响应,应对现代社会能源消费者和供应者的无时无刻不在交易电力的需要。

电网将实现智慧能源、多能互补、高效协同、开放共享和价值创新;将完成由功能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变,构建开放、多元、互动、高效的能源服务平台,支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社会用能体系。能源转型、技术进步、机制创新将不断引领智能电网的发展完善。

电网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逐步全面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并因此获得收入和利润。



二、

冲击与改变

进入互联网时代的电网企业,其经营理念、战略方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生产到营销,从经营到管理,从个人到企业、社会生存环境等处处遭遇冲击和改变。应对冲击和管理变革成为电网企业发展常态。

电网企业的运行和管理将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主要工具;企业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正逐渐改变,工作场景和营运流程将发生和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员工开始与不同种类的机器人、智能设备协同共处;很多工作岗位会消失或被替代。企业被重新定位、文化重塑、价值观变化不可避免。

在商业模式层面,电网企业正在全面推广以电网公司为主导的综合能源服务,推动多种形态的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能源领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与业务交融,推动能源云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开始运用同时面向分布式能源的众筹、PPP等多样化投融资手段。

在市场机制层面,电网将不断扩展需求侧响应应用范围,推动建设能源互联网市场交易体系,推动构建多方参与、平等开放、充分竞争的能源市场交易体系和平台,提供能源网上交易、网上互动和网上金融等服务,由此还原能源商品属性。

电网企业生产场景已变化

高度集成化:企业内部的所有生产、运营环节信息将实现无缝连接,即实现企业内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纵向集成; 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各种先进的互联和社交工具实现共享价值链的端到端横向集成。

生产方式大转型:电网企业将实现从传统型电力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数据是核心: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电网企业对各种生产数据,运营数据,价值链数据和外部各种客户数据的大数据实时积累,并通过模型的建立实施数据的精准分析。

层出不穷的创新:围绕信息技术、新的智能技术,电力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以及电力智能产品和装备的涌现,企业智能生产模式、企业生态和组织机构将不断创新。

人机交互的改变:由于智能设备形成的环境系统与以往不同,改变了电网企业运行管理的人机交互方式。人机界面被人机交互取代,人将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和控制,乃至反馈、再控制,“委托”给机器,整个控制系统高效、安全、健康、和谐、敏捷,人与人之间通过网络的互联互通,消除了信息障碍,实现信息的及时推送和管理。人与机器共生共融。

工作岗位及工作流程发生变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贯穿于生产、制造、服务等各环节,大多数日常工作和操作程序都可以被取代,当然也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观,改变了人们的主观世界,互联网带来了人与人沟通方式的改变、思考方式的改变、观察世界方式的改变,并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改变。

广泛的信息渠道和学习空间,使员工全方位吸收文化营养,有利于激活自我意识与人际情感交流,内心更加丰富、思想更加开放。

电网企业的所有管理和生产环节变得智能和高效,传统企业管理方式、企业商业模式及营销方式、企业文化、企业组织架构 、企业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等已经发生变化,也必须发生变化。

正如马云所言“互联网对大家的冲击,是远远超过所想像的。组织的变革、人才的变革、文化的变革、技术的变革,刚刚开始。”



三、

互联网焦虑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特别电网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网企业管理更为科学、更加快捷、更有效率;同时这也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互联带来的冲击使企业以及企业中的员工变得焦虑。

焦虑产生于:有的看到互联网+很兴奋,互联网为社会带来的改变让人们憧憬;有的为互联网的成果自满、自大;有的则担忧不知未来的发展,从改革到管理,以及政策变化都让人担心,这三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必然产生心理焦虑。

其实焦虑的真正原因是,企业对于互联网这个概念摸不清,不知道互联网对于企业自身意味着什么;企业不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明明感觉到新技术铺天盖地的涌来,到处是时尚、是新意,却看不清目标是什么,看到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又觉得无所适从。既有来自赶不上的担忧,更多的是陷在既有的经验和模式里跳不出来。 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产生焦虑。

在互联网时代,机遇与焦虑并存。没有焦虑说明安于现状不思考,好比温水中的青蛙,有焦虑说明在思考未来。



四、

颠覆传统思维走出焦虑

互联网不单是一种技术、同时是一个时代。首先是一种思维,因此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结合互联网对电网企业的意义、价值和本质来理解,用互联网方式去想问题,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思维。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主要内容有:

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对电网企业来讲,互联网思维是基于互联网影响下的全产业发展、消费行为变迁,对整个企业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对内部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的再造和升级设计。这个系统工程背后贯穿了一整套新商业思想和思维。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思维的核心区别

传统管理思维的核心:以产品为导向的竞争、自上而下、控制命令式的组织结构、封闭的经验管理等。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连接一切。互联网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全天候全方位的接入:人的情绪、心理、思想、爱好、情感、好奇心都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接入,连接产生强大的能量。

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客户同时也参与创新。
创新驱动。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发挥创新的力量,实现新的创造。
开放生态。能源互联网其实是以互联网理念构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的“广域网”,它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为“局域网”,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生态为重要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生命体。

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在不断地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为此企业组织的权力、结构、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

由互联网创造的新环境,产生的互联网思维,已经在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思维模式,正在成为一种主导社会发展的主力思维。

置身于互联网时代,不管你了解不了解,喜欢不喜欢,你都难以回避它的影响:它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冲击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它迫使我们重新认识外部环境,重新认识传统,重新认识自己。

所以企业必须去思考,颠覆传统思维,走出焦虑,找到新的生存方式。



五、

电网企业变革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每个行业都将被互联网重构和改变、不管是电力行业、制造行业、还是服务行业。

谁先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环境,谁先在战略、组织、结构、文化等多个领域率先进行转型和变革,谁能在“互联网+的进程中重塑适应新环境的新管理体系,谁就能率先实现企业互联网化转型。

互联网时代电网企业的变革

1、商业模式变革

电网企业的传统,电网就是卖电,将电力从电源侧输送到千家万户,收取电费为收入并实现利润。现在,社会上的各种主体包括个人都可以自己发电、自己使用,作为发电主体,他们也可以向其他客户售电。电力用户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期待完全改变了。卖电这个简单有效的商业模式基本上已过时。

未来的电网系统,不是现在这样单向性的发电—输电—用电销售过程,而是一个多种接入和输出的环形产业链。这更像淘宝,每个人自由选择成为买方或者卖方。电网将成为综合平台,为供需方提供稳定的接入和担保,然后采用收取服务费和佣金,或者利用平台进行综合能源服务来盈利。

电网企业在商业模式中构建便捷高效的O2O融合渠道和平台将是商业模式变革主要内容。主要是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实现互联网时代创新业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电网公司拥有电力基础设施、营业厅、供电所、检修人员等庞大的线下资源,覆盖面广,渗透率高,高度灵活;另一方面,也拥有用户用电行为、地理位置、客户交互等高价值线上资源。通过构建便捷高效的O2O平台,贯通整合线上线下平台资源,实现业务和服务的互联互通,逐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与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拓宽业务发展空间,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未来,由营销机器人、设计机器人和创意机器人等主导的营销场景将无处不在。借助互联网和VR技术,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将实现深度交融。各种行业营销无处不在,但却不会像传统营销那样强加于人。用户随时可能被锁定互联,而且期待互联。

2、商业模式倒逼管理变革

企业不能只是热衷商业模式变革,若不肯改变其固有的组织模式与领导模式,会使商业模式的执行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法执行下去。商业模式如果不能与企业其他体系有机地融合,或企业如果只有领先的商业模式,却没有系统的管理变革,则商业模式不可能实现。

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企业虽然十分热衷于变革, 但焦点集中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或组织和营销模式等局部性的改进上。因此、在商业模式变革的前提下,管理变革应达到:

管理者的世界观和思维定式已被改变;开始突破传统管理的桎梏,积极地探索和实施适合于互联网时代特点的管理。管理不再是控制的含义,而是沟通出现了很流畅的局面,出现了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局面,逐渐构建起企业管理的新模式。

通过企业文化和沟通机制的改善,企业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员工共享团队知识和创新意愿被激发,最终提高了协作效率;企业逐步放弃集权式的管理,发挥了基层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能自主适应各种类型的市场需求. 企业成为一个“具有群体智慧”的创新组织。

3、变革必须突破传统组织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和管理变革必须突破传统组织结构,因此需要以互联网思维来观察和思考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是企业聚能和放能的方式。互联网产生了互相感知的力量,将无数拥有同样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结成了强大的自组织力量,这是一种充分可持续的能量。企业就是期待这种力量的释放,传统组织模式会阻碍这种能量的释放。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核心文化需要相应的组织方式。

传统企业组织架构为金字塔科层模式,等级分明,结构稳定,决策指挥从上到下,流程严谨,作业标准化。缺点是管理成本高,协同性差、决策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效果差。


互联网背景下的组织结构形式

扁平化:互联网环境下,公司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组织和外部之间的联系趋向于扁平化,这种新型的组织结构与过去相比,敏捷度、灵活性更高,工作效率也非常高。

组织结构网络化:公司的管理软件、控制系统、网络区域等信息系统,针对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软件或者系统实现管理。在网络、系统等的支持下,日常工作则更多呈现的是共同协商、探讨的方式进行,公司员工之间的纵向分工减少,横向分工以及协作增强。

组织平台化

传统企业也强调为员工提供平台,但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平台化完全不同。 真正的组织平台化不是激励制度的改良,而是把创业者变成员工,员工变成创业者,也就是公司成为一个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平台,组织平台化是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彻底颠覆。

建设赋能型的组织

虽然未来组织会演变成什么样,现在还很难看清楚,但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者激励。

通过组织结构、领导方式赋能和心理赋能等结构性赋能,实现员工自我认知,自我驱动,主动适应变化,让组织个体利用平台和机会来“自我实现”“自我成就”。

4、人性和灵性的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必须重视人性和灵性。人性是讲尊重人、发挥人的善性,灵性是讲解放人、发挥人的才智。

互联网思维对人性和灵性的理解为:人性解放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只不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创造了人性解放的客观条件。企业要从人性角度出发,把握人在知识、行为、技能等藏在冰山下的更深层次下的规律,从而引导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使员工的态度、动机等得到激发,实现解放“人性”;同时使员工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增强创造力和洞察力、并娴熟地使用高科技产品来延伸自己的力量。

互联网时代的员工管理。首先摒弃“只见事不见人,把人视为一种工具,视人力资源为成本”的传统观念,把人视为可实现创新资源,走出忽视对人的尊重、未能以人为本和无视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误区。改变过分依赖物质刺激、忽视了精神文化激励的做法,培养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知识多元化、能力复合型的全面人才。

目标:知识的武装,素质的培养,员工处处闪烁人性的光煇 。

本质:管理,就本质而言,是驾驭人性的艺术,是人性化的管理。

落脚点:爱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是征服一切的最大能量。用爱来关爱人。

原则:人和动物不一样,人是需要爱、温暖和意义的。用理性之光,照亮人性,让人散发本能的感性之热,用实在的结果激发人的动力。

关注点: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关注每一位成员内心深处的焦虑,帮助他们解决“ 做人何为正确”、以及人生的意义等看似与工作不相干的问题。

未来企业的成功,是把与公司观念一致的人聚集在一起,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支持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快速感知企业目标,愉快地工作和创造。

互联网时代的绩效管理观念

互联网时代的绩效管理要求:绩效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绩效应当成为一种力量。注重结果导向,主要考核战略类指标,大力精减管理类和监督类指标。

传统的激励方式手段太过单一导致激励不及时、激励失效难以满足当代员工的期望要求,难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及价值创造能量,无法吸引、保留人才等。

在互联网时代,将员工激励体系由周期激励变为全面认可激励,是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有效途径。全面认可激励主要是:

-----认可激励往往是以表扬、认同为主,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与传统的货币形式激励不同。

-----认可激励是一种能从心底感动员工的激励,能够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认可激励是及时的、灵活的,每时每刻都可以发生的激励,能够对员工贡献做出快速积极的反馈。

全面认可激励,对员工的绩效认可和激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可以带来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提升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参与互动精神

5、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文化

在互联网时代,若没有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企业与市场的文化协同,就不可能实现战略管理的协同。因此,要思考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文化。

互联网文化是建立在世界观革命基础之上的社会变革, 它改变了商业的本质,也改变了文化的本质,体现在互联网突破了产业或行业边界,带来了文化多元、思想多元;同时“互联网思维”加速了文化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文化不仅包括愿景、 使命、价值观和企业作风的革命,也渗透在商业模式、企业战略哲学、组织哲学、创新哲学与领导哲学之中。并体现以下作用;

1)人的价值至高无上,压抑个性、限制自我价值的文化受到空前挑战。

2)人人都是文化创造主体、创新主体,享受主体。企业文化中的民主意识强烈,追求平等、互动、互利、共赢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3)企业文化中的情感因素在下降,理性因素在上升。传统企业价值观面临重塑与再造。
4)企业经营开始跨界,企业文化的社会化程度大幅提高,企业因此改变相对封闭状态,与社会文化交流沟通更加紧密,企业社会责任感与员工社会责任感更强。
5)传统的单纯把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的手段以及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的“载体”的“企业文化观”将会改变。

6)企业最高层与最基层员工之间的直接沟通更加便捷和频繁,层级观念淡化,官本位观念被抛弃!

6、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创新

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不只是一个口号。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创新发展已从单纯的工具和技术创新,全面扩展到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深层次创新。

传统企业在创新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企业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管理一旦成为成熟体系就意味着创新结束。传统企业容易满足于既有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既有地位,固步自封,从而丧失创新精神。

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技术经常颠覆我们的传统观念,甚至基本常识。因此,面对互联网,企业要保持好奇,面对新事物从思维开始。创新始于思维,而成于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创新之道分三个层次:

第一、微创新。在技术、产品层面创新。

第二、市场营销创新。在营销层面,定义用户价值,创新商业模式。

第三、管理创新。属于颠覆式创新、从战略层面开始。涉及企业资源和要素。

企业创新要有驱动模式。自我驱动的组织模式才是突破创新者窘境的有效方法。同时要强烈感受到互联网的压力,以至于它自己想办法要创新,因为不创新就没出路,形成创新冲动来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创新是要有一种压力冲动。

创新来自于对现状的不满足,某种程度上体现为一种进取心和责任感。

互联网时代,原有的成功的商业模式会被打破,内部的管理体系也要发生变革,给传统企业带来一个非常痛苦、非常艰难的抉择,要么依然防守传统、要么拥抱互联网,实质是要么被淘汰,要么成功


(作者系清华厚德能源规划与管理研究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2019年4月5日 10:10
浏览量:0
收藏